读《认知觉醒》后感
读《认知觉醒》后感
推荐书籍:《认知觉醒: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》 作者:周岭
本书是我读完《认知觉醒》后的主观所感,与原书内容可能有出入
前言
假期闲来无事,偶然间发现**《认知觉醒》**这本书,便开始尝试读一读,渐渐被它所吸引,其中的一些说法让我颇为赞同。
本着 “读书是为了有所改变 ” 的观念,我决定把自己的一些感想写下来,也有利于促进我持久的付诸行动。
“三脑”理论
书中讲解的**“三脑”理论让我印象深刻,将人的大脑抽象成本能脑**、情绪脑、理性脑,用这三种大脑来解释了人性的种种,包括懒惰、趋易避难、贪图享乐等等并非人的错误,而是人类数千年进化而来的基因所决定的,我们应该正视它们,寻找合适的方法循循善诱,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所谓的“毅力”。
本能脑是人类最早期的脑,那时人类为了在原始危险的环境下生存下来,必须依靠动物的本能来帮助自己呼吸、奔跑、寻找食物等等。本能脑就是为了帮助人类降低能耗,基本的存活下去。
情绪脑是在本能脑之后进化出来的,它通过恐惧与快乐等情绪帮助人类趋利避害,构建原始社会等等。在危险的原始世界,趋利避害、趋易避难等等特性是有利于人类持久存活下去的。
理性脑是在前两个脑之后很久才进化出来的,它让人类更加注重思考,更加理性,理性脑对于处于文明社会的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。
但是由于理性脑发展的时间太短了,很容易被本能脑与情绪脑所占领,导致人类很多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性,或者智商下降,因为理性脑在本能脑与情绪脑面前就像一个发育不完全的婴儿一样。
有些时候,我们表现得好吃懒做、贪图享乐、不思进取等等,并不是因为我们有问题,而是人类天性如此,这是数千年进化的结构,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太短了,理性脑还没有发育到可以控制本能脑与情绪脑的地步,反而常常被后者所控制。
但是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人,肯定会想办法帮助理性脑来说服 本能脑与情绪脑,很多人试图通过自己所谓的强大的毅力来与本能脑和情绪脑对抗,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我们应该通过学一会玩一会、学一会休息一会等建立奖赏机制来利用本能脑与情绪脑,与其通过毅力对抗本能脑与情绪脑,不如将二者为我所用,才是长久之道。
具体方法在书中学习
“伸展区”理论
书中特别提到了一种练习的分级方法,将事务分在舒适区、伸展区、困难区,三个等级。
人类趋易避难的本能会让我们选择待在舒适区,具有一定理性的人又容易被情绪脑所俘获,而选择了困难区,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。
特别是在如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,会让人有种*“来不及了…..,时间不多了…..”* 的感觉,大家都想要速成,最终却只能在困难区不断碰壁。
合理的方法是,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有点难度,蹦一蹦就能碰到的区域挑战,也就是伸展区,伸展区的挑战能够让我们在感到有些难度的情况下,还能感到挑战的乐趣,不至于感到无从下手的无力感。
在伸展区不断的挑战,渐渐地,就会发现,原本的困难区已经变成了现在的伸展区。
知与行
对于读书来说,很多人都喜欢*“读了就是会了”* ,往往贪图读书的量,好像每年读了多少多少本书就能让自己很有成就感,但是,读书应该是为了改变什么,是为了让自己有所改变,有所行动。
如果你读书只是“看”完了书中的字,那读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你已经落入了情绪脑 的欺骗中。
读书不求能够读懂书中的全部理论,不求明白贤者的所思所想,只要书中的某一点让你产生了触动,并且你为之付诸了行动,那么,你读了这本书就是有意义的。
而如何知道书中哪一点让自己产生了触动呢?就是写作,在读完书一段时间后,回想书中让你现在还印象较为深刻的点,写下来,能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,那么,这本书就改变了你。
对于读书以外的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,真正的成长不仅在于知道,更在于行动。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践,才能真正改变自己,影响世界。